點擊數:360發(fā)布時間:2019-09-27
最近南昌的天氣真的是捉摸不透,印證了那句俗話:秋天的天,娃娃的臉,說變就變!在這個早晚涼嗖嗖,中午暖洋洋的季節(jié)里,各位媽媽、奶奶、姥姥們是不是為每天早晨該給娃穿什么衣服的事情頭疼不已。到底該凍還是該捂?傳說中有一種冷叫做“奶奶/媽媽覺得你冷”,大人之所以給孩子穿的多,無非就是怕他們凍著,但是有時候穿太多反而更容易生病,小孩子新陳代謝比大人快,本身就是個小暖爐,再加上每天上竄下跳的動個不停,穿太多反而更容易捂出汗來,再來點秋風吹,感冒君便找上門來。
一、“秋凍”凍凍更健康
老話說的好: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。人體的溫度總是保持在36.5℃左右,一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有著自我調節(jié)能力,二是靠增減衣物來輔助調節(jié)。“秋凍”其實就是利用逐漸拉大的溫差,讓孩子的身體感知并適應氣溫的變化,增強孩子們對冷的適應能力,提高自身的抵抗力。
二、“秋凍”不是“挨凍”
1.時間上“秋凍”的最佳時機是初秋。
在初秋,不要急著給孩子添過厚衣物,適當的“凍一凍”,可以增強皮膚和呼吸道黏膜的抵抗能力。但到了深秋11月份,寒流來襲,當室內外溫差超過7度時,天氣愈加寒冷,重點就是防寒保暖,這個時候不能再秋凍了,要及時添加衣服,不然寶寶很可能因著涼而生病。
2、“秋凍”凍哪里?
并不是每個部位都要凍,“秋凍”是有針對性的“凍”,頭部、胳膊可以適當裸露或者少穿衣物,而背部、腹部、腳部要適當保暖。另外,不建議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進行“秋凍”。
三、直接用手感受孩子的溫度
感覺孩子冷不冷很多人習慣去摸孩子的小手,實際上,這種方法并不精準。因為孩子的血流分布集中在軀干、內臟,四肢分布較少。測量孩子體溫的最好方法是去摸孩子的頸背部,頸背部最能真實反映孩子的“冷暖”。
家長用手伸進孩子的頸背部去摸(要摸被衣服覆蓋的地方)。如果感覺皮膚干燥,則表示衣服正好;如果潮濕有汗,則說明穿多了,應減少衣物;如果感覺寒冷,就要及時添衣。
院校管理部:潘鶴